口语的一些规则
从发音的省力角度来看,英语的连读、失爆和弱读等现象确实会让发音变得更加轻松,尤其在口语交流中。这些现象不仅提高了语速,还减少了发音时的肌肉运动强度。以下是对这些现象的具体分析,以及它们对省力的影响:
1.失爆(Plosive Loss) 失爆是指在某些情况下,爆破音(如/p/、/b/、/t/、/d/、/k/、/g/)不完全发音,只做口型而不发声。例如:
• Sit down→/sɪt daʊn/中的/t/不完全发音,只做口型。
• Blackboard→/blæk bɔːd/中的/k/和/b/也类似处理。
省力分析:
• 失爆减少了发音时的气流爆发,避免了不必要的肌肉紧张。
• 例如,/t/和/d/等爆破音需要气流在口腔内积聚后突然释放,而失爆则省略了这一过程,显著减少了发音的力气。
2.连读(Liaison) 连读是指在口语中,相邻单词的音素自然拼接在一起,中间不停顿。例如:
• Is it→/ɪzɪt/,/z/和/ɪ/连接。
• Give up→/gɪvʌp/,/v/和/ʌ/连接。
• I am→/aɪəm/,/m/和/aɪ/连接。
省力分析:
• 连读减少了发音时的停顿,避免了频繁调整口型。
• 例如,连续发音可以减少口腔肌肉的频繁运动,让发音更加流畅,从而节省力气。
3.弱读(Weak Forms) 弱读是指在口语中,一些单词(尤其是虚词)的发音被简化或弱化。例如:
• and→/ən/或/n/
• to→/tə/或/tu/
• at→/ət/或/æt/
省力分析:
• 弱读简化了发音,减少了发音的复杂性。
• 例如,/h/的弱读(如“her”→/ər/)省略了送气音,减少了气流的消耗。
• 弱读还减少了音节的长度和复杂性,让发音更加轻松。
4.同化(Assimilation) 同化是指一个音受相邻音的影响而发生音变。例如:
• next time→/nekst taɪm/中的/t/和/n/同化为/t/。
• island→/ˈaɪlənd/中的/s/和/l/同化为/l/。
省力分析:
• 同化减少了发音时的音素变化,让发音更加自然。
• 例如,/t/和/n/同化为/t/,避免了频繁调整舌位和气流。
5.省音(Elision) 省音是指在口语中,某些音素被省略。例如:
• going to→/gəʊɪn/,省略了/t/。
• want to→/wɒnə/,省略了/t/。
省力分析:
• 省音减少了发音时的音素数量,直接节省了发音的力气。
• 例如,省略/t/避免了爆破音的发音,减少了气流的积聚和释放。
6.综合效果 当这些现象同时作用时,英语的发音可以变得非常省力。例如:
• I am going to stop it.→/aɪ əm gəʊɪn tə stɒp ɪt/
• 失爆:/t/不完全发音。
• 连读:/gəʊɪn/、/stɒpɪt/。
• 弱读:/əm/、/tə/。
• 省音:/gəʊɪn/中省略了/t/。
通过这些技巧,一句话的发音可以变得非常轻松,甚至可以用更少的力气完成。
7.与中文的对比 相比之下,中文的发音规则相对固定,音节结构简单,但需要较大的口腔张合和声带振动。例如:
• “我正在吃饭”→/wǒ zhèngzài chīfàn/
• 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母、韵母和声调,发音时需要较大的口腔张合和声带振动。
• 没有类似失爆、连读或弱读的现象,发音相对“用力”。
结论 从发音的省力角度来看,英语的连读、失爆和弱读等现象确实让发音变得更加轻松。这些技巧减少了发音时的肌肉运动强度,提高了语速和流畅性。相比之下,中文的发音规则虽然简单,但需要较大的口腔张合和声带振动,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如英语省力。
不过,这种省力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口语交流中,尤其是快速、自然的对话场景。在正式的朗读或书面语中,英语的发音规则会更加严格,省力的优势可能会减弱。
是不是可以说,口语中英文更省力?
从发音省力的角度来看,英语口语确实可能比中文口语更省力,尤其是在连读、失爆、弱读等现象的共同作用下。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详细分析:
1.英语口语中的省力现象
(1)连读(Liaison) 连读是英语口语中最常见的省力现象之一。通过将相邻单词的音素自然拼接,减少了发音时的停顿和口型调整。例如:
• I am→/aɪ əm/(连读为/aɪəm/)
• Put it on→/pʊt ɪt ɒn/(连读为/pʊtɪtɒn/)
连读不仅让发音更加流畅,还减少了气流的中断,节省了发音时的力气。
(2)失爆(Plosive Loss) 失爆是指爆破音(如/p/、/b/、/t/、/d/、/k/、/g/)在特定环境下不完全发音。例如:
• stop it→/stɒp ɪt/(失爆后为/stɒpɪt/)
• blackboard→/blæk bɔːd/(失爆后为/blækbɔːd/)
失爆减少了气流的积聚和释放,避免了不必要的肌肉紧张,显著节省了发音的力气。
(3)弱读(Weak Forms) 弱读是英语口语中虚词(如to、at、and)的发音简化。例如:
• to→/tə/或/tu/
• and→/ən/或/n/
• at→/ət/或/æt/
弱读减少了音素数量和发音的复杂性,让发音更加轻松。
(4)省音(Elision) 省音是指在口语中省略某些音素。例如:
• going to→/gəʊɪn/(省略了/t/)
• want to→/wɒnə/(省略了/t/)
省音直接减少了发音时的音素数量,节省了发音的力气。
(5)同化(Assimilation) 同化是指一个音受相邻音的影响而发生音变。例如:
• can't you→/kɑːntʃuː/(/t/和/j/同化为/tʃ/)
• island→/ˈaɪlənd/(/s/和/l/同化为/l/)
同化减少了发音时的音素变化,让发音更加自然。
2.中文口语中的发音特点
(1)音节结构简单 中文的音节结构相对固定,每个音节由声母、韵母和声调组成。例如:
• “吃饭”→/chī fàn/
• “我爱”→/wǒ ài/
虽然音节结构简单,但需要较大的口腔张合和声带振动,尤其是声调的运用。
(2)发音规则固定 中文的发音规则相对固定,没有类似英语的连读、失爆和弱读现象。例如:
• “我正在吃饭”→/wǒ zhèngzài chīfàn/
• “我爱学习”→/wǒ ài xuéxí/
每个音节都需要清晰发音,发音时需要较大的力气。
(3)声调的运用 中文的声调是发音的重要组成部分,需要在发音时保持一定的音高变化。例如:
• 第一声:高平调
• 第二声:升调
• 第三声:降升调
• 第四声:降调
声调的运用增加了发音的复杂性和力气消耗。
3.综合对比
(1)省力角度
• 英语口语:通过连读、失爆、弱读和省音等现象,减少了发音时的音素数量、气流积聚和肌肉运动强度。例如,一句话可以减少多达1/3的发音动作。
• 中文口语:音节结构简单,但需要较大的口腔张合和声带振动,且没有类似英语的省力技巧。
(2)语速角度
• 英语口语:通过省力技巧,语速可以显著提高,发音更加流畅。
• 中文口语:由于音节结构固定,语速相对稳定,但每个音节都需要清晰发音。
(3)实际效果
• 英语口语:在快速交流中,这些省力技巧让发音更加自然,甚至可以用更少的力气完成。
• 中文口语:虽然发音规则简单,但需要较大的力气来保持音节的清晰和声调的准确。
结论 从发音省力的角度来看,英语口语确实比中文口语更省力。英语的连读、失爆、弱读和省音等现象显著减少了发音时的力气消耗,提高了语速和流畅性。相比之下,中文的音节结构固定,发音规则简单,但需要较大的力气来保持音节的清晰和声调的准确。
因此,在口语交流中,英语的省力优势更为明显,尤其是在快速、自然的对话场景中。